發電機組的試驗對于機組的裝配質量以及技術性能綜合評判的重要環節,是發電機組制造河生產的重要工序。傳統的試驗設備和方法由于操作時間長,需觀測的儀器儀表多,人工讀取測試數據和進行數據分析、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發電機組試驗的質量和精度。隨著目前發電機組工藝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以及發電機組原材料的性能不斷提高,發電機組的性能和質量指標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對于發電機組的測試的要求也更高。
一、測試交流發電機
在維修交流發電機時,若無發電機試驗臺,只能裝車進行試驗。若不能發電,須拆下重修,既麻煩又耽誤時間。現介紹一種不用裝車就可進行試驗的簡單方法。
將交流發電機略用力夾持在臺鉗鉗口中,將萬用表的功能開關撥到直流電壓檔位,“ ”極表筆與發電機“輸出”端(B )連接,“-”極表筆與發電機的“搭鐵”端(D-)連接。將蓄電池(須與發電機電壓相同)負極與發電機的“搭鐵”端(D-)連接,蓄電池正極與發電機磁場輸出端(D )連接,使發電機進入勵磁狀態。此時,用手快速旋轉發電機皮帶輪,同時觀察萬用表指針。若有電壓指示,說明發電機能夠發電;若無電壓指示,說明發電機不發電,須重新拆修。值得一提的是,萬用表所指示的電壓值大小與旋轉發電機皮帶輪的速度有關,即用手旋轉皮帶輪的速度越快,萬用表所指示的電壓值就越高。
二、鑒別滾動軸承
有些維修人員缺少鑒別各類滾動軸承的常識,只要看到拆下的滾動軸承沒有明顯的損傷,便裝機繼續使用,致使后來因軸承損壞而釀成嚴重后果。也有的維修人員只要拆下某一部件的軸承部位,則不問青紅皂白,必更換軸承。把可繼續使用的軸承當成了廢品,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嚴格地講,滾動軸承的技術狀況應在專用的軸承檢查儀上進行鑒定,也可用百分表對軸承進行一些數據測量,以確定其能否繼續使用。對于一般的維修廠來說,不具備這樣的儀器和量具,但可以用積累的經驗和竅門來對軸承進行檢驗與判斷。
1、觀察法:用眼睛直接對滾動軸承進行觀察,其內外滾道應呈一條光潔發亮的圓弧形溝槽,沒有剝皮和任何磨損;所有滾動體的表面應光滑,表面無斑點、裂缺和剝皮脫層等現象,同一軸承的滾動體大小一致,磨損均勻;保持架應無破損、無損傷、不過于松曠,與滾動體間隙不能過大。在觀察中,不管發現哪一件有問題,都不宜繼續使用。
2、手感法:新軸承的內外座圈與滾動體的間隙一般在0.005~0.01mm之間。對已使用過一個時期的滾動軸承,可用手指捏住內座圈,進行軸向晃動,若無聲響,說明可繼續使用;若有明顯的曠動聲響,說明其間隙已超過了0.02mm,應予修理或更換。
3、轉動法:用一手持軸承內座圈,另一只手轉動外座圈,若軸承轉動靈活無卡滯,而徑向晃動又感覺不出任何間隙,該軸承可繼續使用。若轉動不靈活,可能是內外座圈滾道或是滾動體有剝皮或其他損傷;若轉動時響聲過大,說明軸承已嚴重磨損,均應予以更換。
為對滾動軸承做出正確判斷,檢驗時應將上述三法結合起來進行。對于錐形滾柱軸承,還應觀察移動體是否落于外座圈的中間,若有前移,不應超過1.5mm。否則,應予更換。對于使用過的滾動軸承,內外滾道軸承,內外滾道與滾動體的間隙不得超過0.06mm,超過此限者應予更換。
三、測量發電機定子繞組絕緣
1、記錄環境溫度
2、記錄氫純度,必須在發電機充氫后氫純度96%以上或排氫后且氫含量在3%以下時進行測量,嚴禁在置換氫 氣過程中進行測量
3、記錄電導率,電導率<1.5μs/cm,PH 值7~8,硬度<2μg/Kg。
4、測量前確認發電機檢修措施均已拆除。
5、檢查發電機PT小車已拉出工作位置。
6、電源線應接入220V電壓,接錯將燒壞測量儀表。